三原色是调色板的基础,通过红、绿、蓝(RGB)或青、品红、黄(CMY)的混合可调配出丰富色彩。 关键亮点:RGB为加色法,混合产生白光,适用于屏幕显示;CMY为减色法,混合接近黑色,适用于印刷和绘画。掌握比例和纯度是调色核心,例如红+绿=黄,青+品红=蓝,黄+青=绿。
-
加色法(RGB)原理:红、绿、蓝三色光叠加可生成其他色光。例如,等量红+绿=黄,红+蓝=品红,三色全等叠加=白。这种模式用于显示器、电视等发光设备,特点是混合后亮度增加。
-
减色法(CMY)原理:青、品红、黄颜料吸收特定光波,反射其余颜色形成混合效果。例如,青+品红=蓝,品红+黄=红,三色全等混合≈黑(实际需单独添加黑色)。适用于印刷、绘画等介质反射场景。
-
调色技巧与比例:
- 纯度控制:颜料混合越多,色彩越灰暗。例如,黄+青调出的绿比蓝+黄更鲜艳。
- 深度调整:色相固定后增减浓度,如大红加深会偏黄,蓝色加深会偏红。
- 跨步法:通过已有样色推导目标色,如小样A(0.7g/L)和小样B(0.9g/L)之间取中点调至1g/L。
-
常见误区:传统美术三原色“红黄蓝”并非科学精确组合,实际CMY调配范围更广。例如,品红+黄可调大红,但大红无法反向调出品红。
总结:三原色调色需区分应用场景(RGB或CMY),灵活运用混合比例,并避免过度叠加导致纯度下降。实践是掌握调色的关键,建议通过小样试验逐步掌握色彩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