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风俗丰富多彩,既有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等共同习俗,也融合了地方特色,如北方包饺子、南方做年糕等。
-
祭祖与团圆
除夕的核心是家庭团聚。许多地方会在傍晚举行祭祖仪式,摆上丰盛的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后全家人围坐吃年夜饭,菜肴讲究寓意,比如鱼象征“年年有余”,饺子形似元宝代表财运。 -
辞旧迎新的装饰
贴春联和窗花是除夕的标志性活动。春联用红纸黑字书写吉祥话,贴在门框两侧;北方还会贴“福”字,且常倒贴,谐音“福到”。挂灯笼、打扫房屋也寓意驱除晦气,迎接新年好运。 -
守岁与跨年活动
传统习俗要求守岁到午夜,象征辞别旧岁。如今,看春晚、放鞭炮(或电子鞭炮)成为常见活动。部分地区保留着发压岁钱的习惯,长辈将红包给晚辈,寄托平安成长的祝愿。 -
地方特色习俗
北方除夕必吃饺子,有的会在馅里藏硬币,吃到的人被认为来年有福气;南方则偏爱年糕或汤圆,象征“步步高升”或“团团圆圆”。某些乡村还会舞龙舞狮,增添节日热闹氛围。
除夕的风俗既承载文化传承,也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无论是哪种形式,其核心始终是亲情与祝福,让这一天成为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