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变化是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1+2”新模式,总分仍为750分,录取依据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即全国统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选科组合增至12种,再选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志愿填报改为“院校+专业组”模式,物理和历史类分列招生计划,全面打破传统文理壁垒,赋予学生更大选择权。
-
“3+1+2”选科模式
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6种外语语种),每科150分;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100分原始分),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2门(100分等级赋分)。组合自由度提升,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兼顾学科特长与职业规划。 -
等级赋分保障公平
再选科目因试题难度差异,原始分不可比,赋分规则将成绩按比例划分为A-E五等,转换后计入总分。例如,某考生化学卷面78分,若处于B等级区间(80-64分),则按公式转换为85-71分内的对应值,确保不同科目成绩可比性。 -
“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
本科与专科分阶段录取,按物理、历史类分别划线投档。志愿单元由“院校+专业组”构成,每组内专业选科要求一致,考生可填报多个平行志愿,如“四川大学物理组(含计算机、电子等专业)”,优化匹配精准度。 -
综合素质评价参考
高中阶段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经历纳入档案,作为高校录取辅助依据,推动多元评价,避免“唯分数论”。
2025年起,四川考生需提前规划选科组合与生涯路径,关注目标高校专业选科要求,同时适应等级赋分规则与新型志愿模式。改革后,高考选拔更注重学科交叉与个性化发展,考生应结合兴趣与优势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