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不仅仍在持续,且正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进。关键亮点包括:制度型开放加速(如自贸试验区扩容、服务业外资准入放宽)、“一带一路”深化全球合作、科技与绿色领域成为改革新引擎。以下是具体展开:
-
改革开放作为长期国策的延续性
自1978年启动以来,改革开放被明确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出2000余项改革方案,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部署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例如,海南自贸港建设、RCEP落地等举措,均体现开放政策的连贯性。 -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突破
中国近年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已全面取消,电信、医疗等服务业有序开放。2024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条目较2013年减少85%,同时通过“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国际层面,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基础设施联通项目,强化了与共建国家的产业链协同。 -
深层次改革的攻坚方向
改革重点转向制度型开放,包括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CPTPP)、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内改革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科技领域推行“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超50%,印证了开放结构的优化。 -
应对挑战的主动作为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布局(如扩大中东能源采购)降低风险。2025年对美农产品进口调整,既是反制措施,也倒逼国内农业升级。这种“以开放促改革”的逻辑,延续了历史经验。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正以制度创新、全球协作和科技驱动为核心,迈向更高质量阶段。未来,通过自贸试验区升级、绿色贸易规则参与等路径,开放红利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