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法重点知识整理的核心在于系统掌握合同、公司、票据、税法等领域的法律规则,并理解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逻辑。 以下是关键知识点的结构化梳理:
-
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订立需明确要约与承诺的生效条件,重点关注三类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无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方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对方丧失履约能力)。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认定标准(如欺诈、胁迫)及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是实务高频考点。 -
公司法律制度
区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前者股东人数上限50人,后者可发起或募集设立。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执行决策)、监事会(监督)的职权划分需清晰。股权转让规则中,有限责任公司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是特殊限制。 -
票据与金融法律
票据类型包括汇票(银行/商业)、本票和支票,背书连续性与承兑效力直接影响票据权利。证券法禁止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保险法则强调最大诚信原则与保险利益原则的适用场景。 -
税法核心框架
增值税需掌握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差异(销项-进项 vs 简易征收),企业所得税注意税前扣除项目(如业务招待费按60%扣除且不超过营收0.5%)。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的适用条件需结合最新法规。 -
知识产权与法律责任
著作权自动保护原则、商标注册流程(申请-初审-公告)及专利的“三性”要求(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是确权关键。违法行为可能触发民事赔偿、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如合同欺诈可能同时承担违约金与罚金。
提示:经济法知识更新频繁,建议结合最新司法解释与政策文件动态调整学习重点,并通过案例解析强化对法律条款的场景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