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灾害发生时,低温、积雪及路面结冰易引发健康风险与安全事故。关键防护措施包括穿戴保暖防滑装备、提前加固房屋设施、储备应急物资、掌握低温急救技能及关注预警信息,以最大限度降低危害。
个人防护方面,低温环境下需重点保护头、颈、手部和关节,选择防风防水材质的外套,避免**皮肤冻伤。外出穿防滑鞋或使用冰爪配件,行走时降低重心、小步慢行,减少滑倒骨折风险。若体温持续下降或出现发抖、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饮用热饮并裹紧保暖毯。
居家安全需提前排查隐患。检查门窗密封性,用保温材料包裹外露水管以防冻裂。屋顶积雪厚度超过20厘米时及时清理,避免负荷过重引发坍塌。储备至少3天的饮用水、食物、药品及备用电源,确保断电断水时可维持基本生活。使用电暖器或煤炉时保持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出行安全重点关注交通与车辆维护。驾车时保持车距为干燥路面的2-3倍,避免急刹导致侧滑。出发前检查防冻液、轮胎胎压及蓄电池状态,随车携带防滑链、铲雪工具和应急包。公共交通工具可能因天气延误,需预留额外通勤时间。遭遇暴风雪时尽量避免外出,若被困车内需定期发动引擎取暖,同时确保排气管无积雪堵塞。
应急响应需多方联动。社区应建立脆弱群体(独居老人、幼童等)的帮扶机制,及时清除主干道冰雪。个人需熟记急救电话和避难场所位置,学习冻伤复温方法(用温水而非直接火烤)。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道路结冰或暴雪预警后,调整行程计划,关闭非必要电器以减少电路负荷。灾后及时检查房屋结构安全,清理残留冰凌防止坠落伤人。
冰冻灾害的破坏力可通过科学预防显著降低。定期维护设施、提升避险意识、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是寒冷季节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