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作为我国财政管理核心机构,其机构设置历经多次改革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以下是截至2019年最新情况的梳理:
一、主要内设机构
-
办公厅
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综合协调和信息处理等工作,是财政部运转的核心枢纽。
-
司局级领导部门
共设96个司局职数(含部长助理、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等),涵盖财政政策制定、执行监督、人事管理、基础保障等职能领域。例如:
-
综合司 :负责财政改革、津贴补贴清理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等;
-
经济司 :承担经济预测、收入分配等职责;
-
国际处 :管理财政部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
-
-
专业司局
根据职能分工设立,如:
-
财政票据监管中心 :负责财政票据的发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
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优化农业负担;
-
人事教育司 :管理财政系统人事及教育培训工作。
-
二、派出机构与直属事业单位
-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在省以下各级财政机关设立,履行中央财政监督职能,截至1994年已覆盖全国35个城市;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及监督,促进农业现代化;
-
国库支付中心 :承担国家财政资金收纳、划拨及支付业务。
三、人员编制与架构特点
-
编制规模 :截至2019年,财政部机关行政编制为698名,领导职数96名;
-
组织架构 :采用部、司、处三级管理体系,确保职能覆盖全面且权责明确。
四、机构****
财政部机构设置历经多次优化,例如:
-
1982年首次机构改革时,司局数量由15个增至16个,增设综合计划司、商贸金融司等;
-
2018年机构改革进一步整合职能,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管能力。
五、其他说明
财政部下属事业单位(如机关服务中心、离退休干部局等)也承担重要职能,但具体设置可能因机构改革动态调整。国际机构设置方面,我国财政部未单独列出,但可能涉及财政部驻外机构或国际组织合作部门。
以上信息综合了财政部官网及权威媒体报道,反映了截至2019年的机构设置全貌。如需最新调整情况,建议访问财政部官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