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理解
考试大纲中的“识记”和“领会”是两个重要的认知层次,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学习要求。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识记
-
定义
识记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层次,指通过感知、记忆等过程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它主要涉及对基础概念、公式、事实等信息的机械记忆,例如名词解释、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的答案等。
-
特点
-
侧重信息的输入和存储,强调“死记硬背”或“混个脸熟”。
-
通常与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对应,要求精准记忆知识点。
-
-
要求
- 能够回忆起基本概念、公式或事实,但无需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
二、领会
-
定义
领会是指在识记基础上,通过理解、分析、归纳等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它要求考生能够解释概念、分析原理,并形成初步的判断能力,例如简答题、论述题的回答。
-
特点
-
强调对知识的主动加工,需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
侧重理解性思维,如概念辨析、原理应用等。
-
-
要求
-
能够解释概念的提出背景、作用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
在简单应用中,需将抽象知识与具体情境结合。
-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维度 | 识记 | 领会 |
---|---|---|
核心能力 | 机械记忆与信息复述 | 理性理解与知识整合 |
知识深度 | 表面化、碎片化 | 结构化、系统性 |
题型对应 | 选择题、填空题 | 简答题、论述题 |
难度要求 | 低(需重复记忆) | 中(需分析应用) |
联系 :
-
领会以识记为基础,只有先掌握基础知识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理解与分析;
-
高级认知层次(如应用、综合)仍需依赖扎实的识记和领会能力。
四、学习建议
-
识记阶段
-
使用思维导图、闪卡等工具辅助记忆;
-
定期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
-
-
领会阶段
-
结合实例分析概念,做笔记并总结归纳;
-
尝试解答简答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明确识记与领会的区别,考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