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抢修风险点主要涉及人员操作、环境因素、设备管理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人员操作风险
-
违规操作
部分抢修人员滥用“紧急抢修无工作票”等制度,忽视许可手续和防护措施,导致带电作业等高风险行为。
-
技能不足
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参差不齐,易因操作失误引发触电、坠落等事故。
二、环境因素风险
-
自然条件
强风、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会干扰抢修进度,增加触电、坠落等风险,且可能影响绝缘设备性能。
-
周边环境
山体滑坡、交通事故等不可控因素可能破坏电力设施,导致二次伤害。
三、设备管理风险
-
工具与设备缺陷
绝缘器具磨损、腐蚀或超期未检,可能丧失绝缘性能,引发触电事故。
-
物资管理滞后
物资管理员兼职导致库存响应慢,抢修时无法及时获取所需工具和材料。
四、管理制度风险
-
审批流程繁琐
抢修后需立项、审批流程长,影响物资领用和结算效率。
-
安全监督不足
审计职能难以有效行使,对违规操作缺乏刚性约束。
总结 :电力抢修风险需从人员培训、环境监测、设备维护及制度优化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强化安全意识、完善流程和加强监督,降低事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