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是指可能对生命财产、基础设施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气象现象,主要包括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雷电等极端气候事件。 这些天气通常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需通过预警机制提前防范。
暴雨是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城市排水能力的强降雨,24小时达50毫米以上即构成暴雨标准,可能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暴雪指24小时降雪量超10毫米的固态降水,易导致交通瘫痪和电力中断。寒潮表现为气温骤降8℃以上且最低温≤4℃,伴随大风,对农业和能源供应威胁显著。大风指平均风力6级以上、阵风7级以上的强风,可摧毁建筑和电力设施。高温是日最高气温持续超过35℃的天气,加剧用电负荷和健康风险。雷电作为强对流天气的典型现象,伴随闪电和雷暴,易引发火灾和电子设备损坏。冰雹、大雾、干旱、龙卷风等也属于典型恶劣天气,需根据预警信号采取防护措施。
恶劣天气的防御需结合气象部门预警信息,提前加固设施、储备物资,并避免户外活动。公众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实时天气数据,提升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