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出行安全的核心在于提前预防和科学应对,重点包括:选择防滑鞋具、保持低速平稳通行、检查车辆应急设备、预留充足制动距离、避免急转急停。
防滑装备不可少。步行时优先选择鞋底沟纹深、摩擦力强的雪地靴或防滑鞋,必要时加装冰爪防滑套。老年人可使用便携式折叠拐杖增加支撑点。驾车出行前确保轮胎胎压正常且花纹深度达标,积雪深厚区域建议更换雪地胎或安装防滑链。
保暖衣物分层穿。贴身层选择吸湿排汗的速干衣,中间层穿羽绒或抓绒材质锁温,外层搭配防风防水外套。手套、帽子和围巾需覆盖**皮肤,避免冻伤。车内常备毛毯、暖宝宝等应急保暖物品,防止车辆故障时失温。
行车检查要全面。出发前清理车窗、后视镜及车顶积雪,保证视野无遮挡。检查刹车片磨损度、玻璃水防冻等级、电瓶电量及灯光系统。后备箱配备三角警示牌、铲雪锹、搭电线等工具,手机提前充满电并下载离线地图。
控制车速保车距。冰雪路面摩擦力降至干燥路面的1/4以下,车速需比平日降低50%,与前车保持至少5倍常规距离。转弯时提前减速至10公里/小时以下,缓打方向避免侧滑。遇陡坡或桥面等易结冰路段,尽量选择绕行或直线匀速通过。
紧急情况科学处置。车辆打滑时松开油门,方向盘朝侧滑方向轻转,点刹降速。行人滑倒避免用手撑地,应蜷缩身体用臀部着地。若遇暴风雪导致能见度不足50米,立即寻找避难场所暂停行程。
雪天出行需将安全意识贯穿每个环节,从衣物选择到路线规划均需结合实时天气动态调整。恶劣天气尽量减少非必要外出,确需出行时牢记“慢、稳、预判”原则,确保自身与他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