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末,中国30-60岁人口约为5.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1.2%。这一群体作为社会核心劳动力,既是经济生产的主力军,又面临养老抚幼的双重压力,其规模变化直接影响国家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活力。
-
人口基数与占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0-60岁人口由30-59岁劳动年龄群体(约5.1亿)和60岁人口(3103万)构成。其中,30-44岁青壮年约3.3亿,45-60岁中高龄群体约2.5亿,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结构。 -
结构性特征
- 年龄断层明显:31-35岁人群达1.24亿,而26-30岁仅9184万,年轻劳动力储备不足。
- 区域分布不均:城镇化率67%背景下,约3.7亿人集中于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严峻,45岁以上占比超六成。
- 性别比优化:总性别比104.34,但部分行业仍存在男性主导现象。
-
社会与经济影响
该群体支撑了全国60.9%的劳动参与率,但未来十年约2.5亿人将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加剧养老压力。其消费贡献占居民总支出55%,是拉动内需的关键引擎。
当前,鼓励生育政策与延迟退休试点正逐步推进,但需同步完善托育服务、职业培训等配套措施,以缓解结构性矛盾。建议关注人口动态数据,提前规划家庭与社会资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