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是明朝大儒方孝孺。他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起草即位诏书,以“燕贼篡位”四字痛斥朱棣,激怒对方,最终导致873名亲友门生被株连处死,行刑持续七日,创下古代株连刑罚的极端案例。
-
事件背景与冲突核心
建文帝削藩引发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朱棣夺位后需方孝孺的声望为其合法性背书。方孝孺以“忠臣不事二君”为由拒绝合作,甚至当庭质问朱棣篡位动机,直接挑战皇权权威。 -
“十族”的残酷定义
传统“九族”涵盖父、母、妻三系亲属,朱棣为震慑士人群体,将方孝孺的门生、友人增列为“第十族”,导致873人被凌迟或流放,其妻女亦自杀殉节。 -
历史争议与后续影响
部分学者质疑“诛十族”真实性,因正史未明确记载,但方孝孺的宁死不屈成为忠烈象征。其部分后人隐姓埋名(如生姓何、死姓方),至今保留特殊宗族传统。 -
文化意义的双重解读
有人批评方孝孺的固执导致无辜牺牲,但也有人推崇其气节,认为他捍卫了儒家“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成为古代文人气节的巅峰代表。
这一事件折射出封建皇权的残暴与士人风骨的矛盾,至今仍引发关于忠诚、代价与人性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