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程是施工现场保障用电安全的核心规范,其核心在于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TN-S接零保护系统”等标准,并通过持证电工操作、定期检测等关键措施消除隐患。
-
方案先行,动态管理
临时用电必须编制专项方案,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规范》(JGJ46)设计,明确配电系统、线路敷设等细节,并随施工阶段动态调整。方案需经技术负责人审批,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 -
持证上岗与责任落实
电工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负责安装、巡检及维修,严禁无证人员操作。同时需建立用电档案,记录检测数据(如接地电阻、漏电保护器参数),确保责任可追溯。 -
外电防护与线路规范
外电线路需保持安全距离或采取绝缘隔离,悬挂警示标志。电缆严禁明设,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避免机械损伤。五芯电缆必须符合颜色标记规范(如PE线为绿/黄双色)。 -
TN-S系统与漏电保护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独立敷设且重复接地(电阻≤10Ω)。配电系统须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每台设备“一机一闸一漏”,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 -
特殊环境与应急措施
潮湿场所照明电压≤36V,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绝缘性。检修时断电挂牌,严禁带电作业。宿舍区禁用大功率电器,配备灭火器防范火灾。
临时用电安全需全员参与,从方案设计到日常巡查环环相扣。定期培训、严格监管和科技手段(如智能漏电监测)可进一步提升防护水平,确保施工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