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改革实行计时收费是真实的,且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这一模式通过按学时付费、先学后付等方式提升培训透明度,同时强制满足教学大纲学时要求,确保学员驾驶技能达标。但具体实施细节(如收费标准、学时分配)因地区和驾校而异,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计时收费的核心优势在于打破传统“一费制”的弊端。传统模式下,部分驾校为压缩成本会减少实际培训时间,导致学员技能不扎实。而计时收费通过人脸识别、GPS定位等技术严格记录学时,学员必须完成规定训练时长(如科目二、三总计48学时)才能约考,从源头保障培训质量。学员可自主选择教练和时段,避免“排队练车”或教练服务态度差的问题。
费用方面,计时收费通常采用“基础费+学时费”的组合。例如,科目一理论培训费固定,实操阶段按小时计费(平日150元/时、周末180元/时)。若考试未通过需补训,则需额外支付学时费。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已推行“学费第三方托管”,学员通过官方平台缴费,避免驾校二次收费或退费纠纷。
政策过渡期需关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原则。2025年多地明确,新政实施前报名的学员仍按原模式培训,新报名学员则强制适用计时收费。建议学员报名前核实驾校资质,确认收费标准公示情况,并优先选择支持“先学后付”的机构,以降低资金风险。
驾驶培训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减少“马路杀手”。计时收费通过技术手段与市场化调节,倒逼驾校提升服务质量,而学员也需理性规划学车进度,避免因补训增加成本。若对本地政策有疑问,可直接咨询运管部门或通过官方小程序查询备案驾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