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法》是我国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的核心法律,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明确必须招标的项目范围、程序规则及法律责任,旨在防止权力寻租、保障公共利益。其核心亮点包括强制招标范围界定、电子招投标合法性、围标串标行为严惩等,为市场主体提供透明、高效的竞争环境。
-
强制招标范围
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以及使用国有资金或国际组织**的项目,必须依法招标。例如地铁建设、国有工厂投资等,均需通过公开竞争选择合作方,避免资源浪费。 -
招标方式与程序
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公开招标需在国家指定平台发布公告,吸引不特定投标人;邀请招标适用于技术复杂的特殊项目,仅向特定企业发出邀请。评标委员会需独立评审,推荐中标候选人,招标人最终定标。 -
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罚
法律明确禁止围标串标、资质挂靠、虚假投标等行为。例如不同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编制、保证金从同一账户转出等均属串标,将面临罚款、吊销资质甚至刑事责任。 -
电子化与监管创新
修订后的法律支持电子招投标,数据电文具有法律效力。监管部门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监控,提升透明度和效率。 -
投标人权益保障
投标人可对招标文件提出异议,投诉需在10日内提交。招标人终止项目时,须退还保证金及利息;中标结果需公示3日,确保程序公正。
提示:参与招投标活动需严格遵循法律要求,重点关注文件合规性、报价合理性及信用记录。企业可通过专业培训或咨询机构降低法律风险,提升中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