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要求提供类似业绩的核心目的是验证投标方的履约能力与项目匹配度,关键点在于:业绩的“类似性”需明确技术、规模、时间等维度,证明材料须真实完整且符合招标文件细化要求。
-
定义“类似业绩”的三大要素
- 技术匹配:业绩项目需与招标项目的核心技术、施工难度或服务类型高度一致。例如医院净化工程中,若招标要求手术室净化专项,则综合类净化合同需能证明其中手术室部分的金额达标。
- 规模相当:合同金额、项目体量需达到招标设定的阈值(如3000万元以上),若为综合类合同,需提供分项金额证明或甲方书面说明。
- 时间范围:通常要求近3-5年内完成的业绩,以竣工验收时间为准,确保经验时效性。
-
证明材料的规范性与风险规避
- 必须包含合同关键页、验收报告等原件复印件,若合同未明确分项金额,需补充甲方盖章的专项证明。
- 避免“业绩造假”风险,如提供虚假合同或篡改数据,否则将导致投标资格取消甚至法律追责。
-
招标方应如何合理设置业绩条款
- 避免模糊表述(如“相关业绩”),需明确技术、金额、时间等具体指标,减少争议。
- 加分项设置需合规,不得限定特定采购方式(如仅接受公开招标业绩)或歧视性数量要求(如“20万棵以上树木”),需与项目实际需求相关。
提示:投标方应严格对标招标文件逐项准备材料,招标方则需通过细化条款平衡竞争性与项目需求,双方均需重视业绩要求的透明性与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