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安全管理会议记录内容的综合整理,结合不同场景和重点进行了分类:
一、安全监督检查与巡检制度
-
检查频率调整 :将安全检查从每月一次增加到每月两次,参与人员包括安全员、主体负责人等,需根据检查情况下达整改指令。
-
巡检规范 :明确现场巡检人员、安全员、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按制度对设备、区域进行定期巡检并登记,未按规定执行将受处罚。
-
特殊区域管理 :在稀油站等关键区域增设记录本,规范人员进出登记,加强施工车辆现场管理。
二、安全责任与培训
-
区域责任划分 :按厂区区域设定兼职安全责任人,特钢、高线项目需尽快制定区域安全责任方案。
-
特种工岗前培训 :新工人必须通过三级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老员工需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
安全标识与警示 :在煤气站、配电室等关键部位制作安全标示牌并上墙,对操作人员及外来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三、作业票使用与隐患排查
-
作业票规范 :加强高空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的作业票管理,未办理作业票或违章作业将加倍处罚。
-
隐患排查机制 :建立“3+X”隐患排查机制,即每月底安全例会通报、项目负责人现场排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形成隐患排查整改闭环。
-
风险分级管控 :对重大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制定专项管控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四、应急管理
-
应急值守制度 :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确保节假日与工作日同作息,保障应急响应及时性。
-
消防与动火管理 :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和重要节假日提级审批,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
应急演练与响应 :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明确应急物资储备和人员疏散流程。
五、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月度安全教育、班前会、案例分析等形式,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杜绝“三违”行为。
-
隐患排查激励机制 :对发现重大隐患的员工给予奖励,对整改不力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
安全责任落实 :坚持政府监管、行业指导、社会监督三位一体机制,严格落实“两严、七盯、四派驻”工作制度。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场景下的安全管理要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