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综合应急预案
这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总体工作程序与措施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框架;
-
事故风险描述 :对单位可能面临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
-
预警与信息报告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及信息传递流程;
-
应急响应与保障措施 :分级响应程序、资源调配方案及人员防护措施;
-
应急预案管理 :定期评审、修订及备案管理要求。
二、专项应急预案
针对特定类型事故或重要设施/活动制定的专项性方案,包含:
-
事故风险分析 :具体事故类型的成因、危害及可能后果;
-
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明确专项应急小组的组成及职责分工;
-
处置程序与措施 :详细的应急处置步骤及技术措施。
三、现场处置方案
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设施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侧重:
-
风险评估与控制 :基于岗位操作规程及危险性分析;
-
应急处置流程 :具体场景下的操作步骤与应急设备使用说明;
-
人员培训与演练 :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技能培训及演练计划。
补充说明
-
管理原则 :应急预案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
-
责任分工 :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综合协调,国务院其他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按职责分工管理。
以上分类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定,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