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预算体系中的“四本账”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构建的四个独立但相关的预算类别,具体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
定义与功能
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预算,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及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
规模与结构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1.7万亿,占财政收入的主体地位。其中,税收占比约70%(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非税收入占30%。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中,地方政府承担更多财政责任,2023年净赤字近12万亿。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
定义与功能
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等。收入主要来自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占比约80%-90%)、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
-
收支特点
支出方向明确且专款专用,例如用土地出让收入建设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定义与功能
反映国家对国有企业资本的收益和再投入,包括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股息等,用于国有企业改革、社会公益性投资等。
-
运作模式
类似于“收租再投资”,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
定义与功能
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专项预算,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收入为参保人员缴费,支出用于养老金发放、医疗费用报销等。
-
资金性质
具有强制储蓄性质,强调“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结余部分滚存使用。
五、其他说明
-
划分依据 :四本账按资金来源、用途和管理主体进行划分,确保“钱有专用、责有专属”。
-
财政平衡 :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计入财政赤字,而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因需收益性项目而单独管理。
通过这种分账机制,我国财政能够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保障的有机结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