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国最近三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和措施,综合了政策文件和执行情况报告:
一、2024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
-
教育投入优先保障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2076万亿元,同比增长2%。中央本级教育支出1.661万亿元,带动地方加大投入。从2024年春季学期起,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至1500元/年,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投入;
-
新农保覆盖范围提升至60%,月应纳税所得额免征额提高至3000元;
-
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
-
-
区域协调发展
-
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
-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
-
二、2025年财政政策重点
-
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28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11.86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券4.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 稳增长核心 :通过专项债支持交通、消费等领域,推动以旧换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等;
- 防灾减灾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
税费政策优化
-
调整房产税试点范围;
-
下调增值税率,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
-
发布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财政奖补政策。
-
-
民生保障强化
-
提高高校学生资助标准,扩大国家助学**额度;
-
国庆节前向110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
三、政策协同与未来方向
-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通过增发国债、专项债与货币政策(如降准降息)形成合力,稳定经济预期;
-
高质量发展支撑 :持续加大科技、绿色、民生等领域投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
防范财政风险 :严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以上政策体现了我国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方面的综合施策,未来将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