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年的财政政策
中国近三年的财政政策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基调,旨在通过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财政政策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中国财政政策坚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有效落实存量政策,推动出台并扎实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
主要措施包括:
- 加力落实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保持较大财政支出力度,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
- 支持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强国建设,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基础研究支出大幅增长。
- 支持办好民生实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继续超过10万亿元,推动各地下沉财力,兜牢“三保”底线。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
2025年财政政策
2025年,中国财政政策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主要体现在:
- 力度: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赤字率将提高,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
- 效率:继续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包括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等方面。
- 时机:做到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
未来展望
未来,中国财政政策将继续在以下方面发力:
- 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包括支持消费、投资等方面。
-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投入。
-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
-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支持力度。
-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开放等。
-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财政政策将继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