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总决算是各级政府依法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综合报告,其核心流程包括决算布置、年终清理、编制审核、审查批准和决算公开五大环节,旨在全面反映财政收支状况并为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以下是关键步骤的详细解析:
-
决算布置与政策衔接
每年第四季度财政部下发编制通知,明确决算原则、报表格式及时间节点。地方财政部门需结合区域特点细化要求,确保上下级政策衔接一致。例如,2023年某市通过召开县区布置会讲解新会计制度,逐表说明填报口径。 -
年终清理与数据核验
财政部门需完成预算指标核对、会计账务处理、上下级结算及债务清理。关键动作包括:与人民银行国库对账、核实股权债权债务、清理暂付款挂账等。某市通过“月对账+季度对账”机制夯实数据基础,确保账表相符。 -
编制审核与质量控制
决算编制需严格遵循预算法,从财政总会计账提取收支决算数、债务余额等数据,人工填报部分需标注说明。多地采用“系统初审+人工复审”双校验模式,如江门市通过交叉审核和重点审提升数据一致性。 -
审查批准与法定程序
决算草案需经本级政府审议后提交人大常委会初审,批准后20日内公开。某省在草案提交前组织党委和政府联合审议,确保合规性。公开内容涵盖债务限额、债券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 -
数据应用与反馈优化
决算数据用于分析政策效果和预算执行问题。铜陵市建立全链条反馈机制,将决算发现的问题反向优化预算编制,形成管理闭环。
财政总决算编制是跨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需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动态审核保障数据真实。地方政府可借鉴“早严深”工作法(早部署、严审核、深分析)提升编审效能,强化预决算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