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场存在“缺口必补”现象,核心原因在于市场心理共识、技术面筹码压力、主力资金博弈三者的共振作用。历史数据显示,A股缺口回补率高达96%以上,尤其是普通缺口通常在3-5个交易日内完成回补。
-
市场心理共识形成自我实现预言
投资者普遍认为缺口是市场的“异常状态”,需通过回补恢复平衡。这种预期在长期实践中强化,演变为“羊群效应”——当部分投资者因缺口理论操作时,群体行为会放大价格波动,推动缺口回补。例如,向上缺口未回补时,抛压会因“恐高”情绪加剧;向下缺口则吸引抄底盘入场加速回补。 -
技术面的筹码压力与趋势修复
缺口导致价格区间出现交易真空,形成关键支撑或阻力位。向上跳空缺口下方堆积的未成交卖单可能成为回调时的支撑,而缺口上方的获利盘则引发抛压;向下跳空缺口的密集买盘则可能触发反弹。缺口被视为趋势的短期偏离,市场倾向于通过回补使价格回归原有轨迹,例如2020年疫情导致的7.72%向下缺口在政策刺激下3天内快速回补。 -
主力资金的策略性操作
机构常利用缺口进行洗盘或吸筹。牛市中,主力可能制造向上缺口后回补,清理跟风盘后再拉升;熊市中则通过回补向下缺口诱多出货。例如2015年杠杆牛市的突破缺口因资金接力不足,50天内即被回补。 -
历史规律强化行为惯性
A股近30年数据显示,96%的缺口最终回补,其中74%在50天内完成。这种高概率现象进一步固化投资者的操作习惯,形成“回补预期→交易行为→实际回补”的正反馈循环。
提示: 缺口回补虽为大概率事件,但突破性缺口(如趋势启动缺口)可能长期不补。投资者需结合成交量、政策等因素综合判断,避免机械套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