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财政预算草案聚焦“稳中求进”,赤字率保持3%,支出规模达28.5万亿元,其中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债务管控成为三大核心方向。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将专项支持国家战略,结构性减税政策精准靶向制造业与科技领域,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强化。
-
财政收支与赤字安排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万亿元(增长3.3%),支出28.5万亿元(增长4%),赤字率3%对应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万亿元(增长18.6%),主要依赖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专项债补充。收支平衡兼顾扩张力度与可持续性,中央财政承担82%赤字以缓解地方压力。 -
重点支出领域
- 科技创新: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增长10%,科学技术预算1.2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增幅达13.1%。
- 民生保障:社保基金支出10.7万亿元(增长7.6%),城乡居民养老金、医保补助标准显著提高,基层“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优先。
- 重大战略: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专项债3.9万亿元支持基建与产业升级。
-
政策工具创新
- 结构性减税:从普惠性转向精准支持,重点降**造业、科技企业税负,全年减税规模预计2万亿元。
- 债务管理: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中长期化债机制,专项债额度提升至3.9万亿元以优化期限结构。
-
央地协同与风险防控
中央转移支付10.2万亿元(增长4.1%)均衡地区财力,县级保障机制资金增长8.6%。“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压降“三公”支出,资金向民生和发展紧要处倾斜。
2024年预算草案通过“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组合拳,既支撑经济回升,又防范债务风险。未来需关注政策落地效能,尤其是基层民生保障与科技投入的实际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