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财政赤字规模为4.06万亿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1800亿元,赤字率约为3%。这一安排通过发行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弥补,旨在保持较高支出强度(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5万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
赤字构成与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赤字3.34万亿元(通过国债弥补),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通过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并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广义赤字率可达6.79%。 -
赤字扩大的政策意图
增加赤字主要用于逆周期调节,包括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支持基建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及保障民生领域(如教育、医疗)。财政部强调“中国财政韧性充足”,将通过综合措施确保收支平衡。 -
赤字计算的特殊性
财政赤字并非简单收支相减,需考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转等调整项。例如,2024年中央预算从稳定基金调入248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750亿元,以平衡收支缺口。 -
国际比较与风险控制
中国债务率(56%法定债务/GDP)低于部分发达国家,但若计入城投债等隐性债务,债务压力显著上升。政策层通过“零基预算改革”优化支出结构,避免赤字无序扩张。
提示:财政赤字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规模需兼顾短期刺激与中长期可持续性。2024年赤字安排体现了“精准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导向,后续需关注特别国债使用效能及地方债务化解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