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教练敢收红包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垄断、权力寻租和监管缺失形成的“潜规则”体系。 一方面,教练掌握考试通过权,学员为快速拿证被迫妥协;另一方面,驾校与车管所的利益链使红包成为“通行证”,而低薪酬和违规成本低进一步助长了这一现象。
驾校教练收红包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驾考合一”模式导致资源垄断。车管所将考试名额分配给驾校,教练成为学员与考官之间的关键纽带。学员若想缩短排队时间或提高通过率,只能通过教练“打点”考官,红包从100元到300元不等,甚至明码标价成“行业规范”。教练权力缺乏制约。从教学到考试,教练既能决定学员的训练质量,又能通过“暗示”或直接索要影响考试结果。部分学员因担心被刁难或挂科,主动送红包以求“特殊关照”。监管漏洞和低违规成本让教练有恃无恐。许多地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即便被查处,教练也普遍认为“全国都收,法不责众”。教练收入与工作强度不匹配也是诱因之一。部分驾校薪酬体系不合理,教练通过红包弥补收入,而学员的妥协进一步固化了这一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一乱象,需从制度和技术双管齐下。推行“驾考分离”和自主预约考试,切断驾校与考官的利益链;同时建立透明的薪酬考核与学员评价机制,并通过指纹识别、训练时长IC卡等技术手段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学员也应拒绝纵容潜规则,选择正规渠道投诉举报,共同推动行业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