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2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以“文明交通,安全同行”为核心主题,围绕“守法自律、风险防控、协同共治”三大关键方向,强调全民参与交通治理、科技助力安全保障及未成年人出行保护等社会热点。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化安全教育、强化法规落实与多方联动,构建更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
全民参与交通治理是今年主题的首要重点。交通安全不再局限于驾驶员或管理部门,行人、骑行者和社区居民均被纳入责任链条。例如,推广“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社区志愿劝导活动,鼓励公众主动监督不文明行为,形成社会共治合力。科技助力安全保障成为突破方向,各地借助AI监控、大数据分析实时预警超速、疲劳驾驶等风险,同时推广智能头盔、盲区监测设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未成年人出行保护作为新增亮点,针对校园周边交通隐患,通过校车安全升级、儿童安全座椅普及教育及“护学岗”机制,为青少年出行筑牢防线。
从法规完善角度看,新版《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措施密集落地,加大对酒驾、滥用远光灯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同时试点“学法减分”等人性化措施,平衡执法刚性与教育柔性。农村交通安全被纳入重点整治范围,通过增设警示标识、改造危险路段和“一盔一带”专项行动,减少农村地区事故高发问题。
交通安全日的长效价值在于推动“应急式治理”转向“常态化防控”。公众需意识到,佩戴头盔、礼让行人等细节习惯是保护生命的关键防线;企业应优化车辆安全设计,履行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则需持续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唯有各方持续协作,才能将“安全日”转化为“安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