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财政收入10强省市榜单揭晓:广东以1.38万亿元稳居榜首,浙江凭借民营经济优势超越山东,安徽首次跻身前十!东部沿海省份占据绝对优势,但区域经济分化明显,新兴产业成为增长关键引擎。
-
广东蝉联34年冠军:经济规模超14万亿元、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的庞大体量支撑其财政收入达1.38万亿元,但受外贸和房地产调整影响增速承压(-2.3%)。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投资仍是稳定器。
-
江苏首破万亿门槛:制造业升级成效显著,财政收入达9930亿元,与广东差距逐步缩小。传统工业强省向高端制造转型的税收贡献突出。
-
浙江民营经济“扛大旗”:以8705.6亿元反超山东,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12%,杭州(数字服务)和宁波(港口贸易)贡献全省47%财政收入。1095万户民企创造超60%税收,但土地财政依赖度(35%)存隐忧。
-
山东增速领跑十强(3.3%):重工业复苏和能源价格上涨拉动税收,但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导致波动风险。青岛、济南双核驱动,但新兴产业短板明显。
-
安徽“黑马”突围:首次入围前十(4041.2亿元),增速2.6%领先东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增长47%,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贡献30%增量,但人均财政收入仅为浙江一半。
-
区域分化加剧:东部七省占十强中7席,中西部仅四川(人工智能、新能源增长20%)、河南、安徽上榜。四川拉开与河南千亿差距,河南受转型拖累增速跌至-5.06%。
-
城市贡献悬殊:上海(8374亿元)、北京(6372亿元)为省级财政核心支柱,深圳虽居第三但负增长(-5.06%),重庆以6.3%增速成为增长极。
总结:财政收入格局折射经济转型阵痛与机遇。未来,民营经济活力(如浙江)、新兴产业布局(如安徽)、区域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将是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而传统产业依赖地区需加速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