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区域财力差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工具,2025年规模连续第三年突破10万亿元,其中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获配额度最高,而欠发达地区人均转移支付显著高于经济强省。
-
规模与增长:202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达10.34万亿元,同比增长3%,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实际增长8.4%。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91%,重点支持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则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如基本养老金补助增长11.4%。
-
分配逻辑:资金分配综合考虑人口、财政事权及地区发展水平。四川(5983亿元)、河南(5272亿元)因人口基数大常年居前,而西藏人均转移支付高达5.85万元,体现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经济强省如广东、江苏依赖度不足20%,远低于西藏的9.2倍。
-
政策导向:专项转移支付(9297亿元)侧重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国家战略,部分领域与超长期国债资金统筹后缩减;一般性转移支付通过均衡性分配(增长7.5%)强化区域协调,老少边穷地区补助持续加力。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通过结构性优化持续缩小区域差距,未来需进一步平衡效率与公平,确保资金直达民生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