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直达资金,需全过程监管
衔接资金与专项资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性质与来源
-
衔接资金
属于财政直达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其设立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级政府的决策部署,具有专项性和临时性特点。
-
专项资金
一般指为特定项目或领域设立的财政资金,来源可能包括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地方财政配套等,用途相对固定。
二、资金管理方式
-
衔接资金
全程纳入财政直达资金管理,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最终提供方,简化了资金拨付流程。需对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跟踪,覆盖项目全周期,直至形成资产。
-
专项资金
管理方式因项目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采用专项账户管理、绩效目标管理等模式,但通常不要求对项目全周期进行跟踪。
三、扶持对象与范围
-
衔接资金
优先支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县级可统筹30%用于一般村发展。覆盖范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紧密,注重区域均衡发展。
-
专项资金
扶持对象和范围因项目目标不同而多样化,可能聚焦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特定领域,不特定于贫困群体或地区。
四、使用要求与监督
-
衔接资金
需符合中央和省级政策要求,严格限定用途,且需定期提交绩效报告。审计和监督力度较大,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项目。
-
专项资金
也需按项目计划使用,但监督重点可能更侧重项目执行合规性和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而非全周期绩效。
总结
衔接资金作为财政直达资金,具有专项性、直达性、全程监管等特点,主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的衔接;而专项资金则更注重项目针对性和阶段性目标,管理方式相对灵活。两者在资金来源、管理流程、扶持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