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乐理是音乐理论的基础,涵盖多个核心概念和体系,以下为综合整理:
一、音与音高
-
音的定义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形成的可听声音,音乐中使用的音频率范围为27-4100Hz。
-
音高 :以秒为单位计算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越高(如C4=261.63Hz,A4=440Hz)。
-
基音与泛音 :基音是最低频率的音,泛音是基音上按比例叠加的音(如纯五度时,泛音为基音的3/2倍)。
二、音阶与调式
-
五声音阶 :由do、re、mi、sol、la五个音构成,多用于民族音乐(如中国古琴曲)。
-
七声音阶 :在五声音阶基础上加入两个半音(如升G或降E),形成更丰富的音域。
-
调式与主音 :以某个音为基准(主音),通过音阶排列构成调式(如C大调以C为主音)。
三、节奏与节拍
-
节奏 :音的长短组合,通过强弱拍子(如4/4拍)表现。
-
节拍 :以固定强弱规律循环的节奏,如每小节两拍。
-
持续音与滑音 :持续音用短横线表示,滑音通过曲线标记实现。
四、和声与复调
-
和声 :两个或以上音同时发声,通过和弦(如大三和弦)构建色彩与功能。
-
复调 :不同旋律线独立进行,分为对比复调(如钢琴演奏)和模仿复调。
-
调式功能 :大调明亮活泼,小调神秘忧郁,调式决定音乐情感基调。
五、曲式与表现手法
-
旋律 :音乐的线条,通过起伏、装饰音(如颤音、倚音)塑造形象。
-
配器法 :不同乐器组合实现音色对比与层次感。
-
动态与力度 :通过强弱(piano/fanfare)、速度( Allegro/Adagio)表现情感。
六、记谱法
-
五线谱 :国际通用记谱法,包含线音名、谱号(G/C等)及装饰记号。
-
简谱 :数字表示音高(1-7),时值以四分音符为基础。
-
其他记谱法 :如文字谱、工尺谱等,适用于特定乐器(如古琴、琵琶)。
七、音乐术语
-
凹凸 :旋律线的高低起伏。
-
疏密 :节奏的紧凑度。
-
协和/不协和 :和弦的音响效果。
以上内容为音乐乐理的框架,实际学习中需结合演奏实践深化理解。建议从基础理论(如音阶、和弦)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曲式与表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