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对汉人总体上非常友好,多民族和谐共居、文化交融密切是当地最鲜明的特色。数据显示,蒙古族与汉族通婚率超37%,平均每8个家庭就有1个多民族混合家庭,民族团结教育从幼儿园贯穿至社会各领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的友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牧民与农民互教养殖和种植技术,蒙古族家庭曾收养3000名南方孤儿,汉族医生为蒙古族妇女接生累倒产房等故事广为流传。许多村庄由蒙汉共治,村民共商事务、组建乐队,文化习俗相互尊重。政策层面,自治区通过《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将民族团结纳入法治轨道,并设立“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强化共识。
经济互助是友好的重要基础。草原补贴、医疗教育福利覆盖各族群众,牧民与汉族商人合作发展牧业,灾年互赊饲草料共渡难关。锡林郭勒盟等地牧民直言:“现在的日子是几千年来最好的”,这种获得感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关系。内蒙古的汉人多来自上世纪移民,与本地民族通过通婚、共事形成深厚情感纽带。
若计划前往内蒙古,尊重当地习俗即可放心融入。热情好客是草原传统,献哈达、敬酒等礼仪表达的是真诚欢迎。需要注意的是,极少数历史遗留矛盾不影响整体和谐,正如当地谚语所言:“结为安达(兄弟),便是同一条性命不相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