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呼和浩特财政收入表现亮眼,总量达254.8亿元,同比增长7.1%,税收占比超82%凸显质量优势。作为内蒙古经济引擎,其增速领跑呼包鄂城市群,并通过“六大产业集群”培育、总部经济引入等举措实现可持续增长。以下是核心亮点与分析:
-
收入结构与质量双提升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贡献209亿元(占比82.02%),同比增长7.39%,税比连续两年提高。土默特左旗等区域税比超87%,在全国范围内表现突出。非税收入45.8亿元仅占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经济内生动力强劲。 -
产业集群与园区驱动增长
“六大产业集群”(绿色农畜加工、生物医药等)税收达37.6亿元,拉动全市税收增长19.3个百分点。工业园区税收31.89亿元,同比增长4.17%,成为属地财政重要支撑。市本级财政收入增量占全市1/3,总部经济税收划转(如铁总、管网集团)贡献9.05亿元。 -
区域发展分化但整体向好
赛罕区以46.39亿元居总量首位,但增速仅0.2%;和林格尔新区增速37.5%最高,武川县、清水河县等县域增速均超6%。市本级增长11.4%,新城区、玉泉区等中心城区税比超90%,显示主城区经济活力。 -
财政优化与政策协同
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增收7.49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28.4亿元(增长8.6%)。严控非必要支出,压减市本级支出10.4亿元,“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实现“紧平衡”下的高质量发展。
呼和浩特财政的稳健增长,印证了产业升级与政策红利的双重效应。未来需关注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集群能级,以高质量财源支撑首府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