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不抓卖超标车主要因执法重点在道路违法、市场监管存在滞后、商家隐蔽经营及改装界定模糊等因素导致。超标车销售链条复杂,治理需多方协作,消费者安全意识与法规认知不足也间接助长乱象。
一、执法资源侧重交通安全
交警核心职责在于维护道路通行秩序,查处酒驾、超速等直接影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对销售端的监管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协作执法,资源分配上优先保障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
二、法规滞后与检测手段不足
现行电动车国标更新周期长,部分商家利用标准漏洞生产“合规外衣”产品。检测设备与人员专业性不足,难以快速识别技术参数造假,导致执法依据不充分。
三、线上线下销售隐蔽性强
实体店常采用“阴阳合格证”模式,线上平台通过暗语交易、分拆配件邮寄规避审查。销售方与消费者形成“你情我愿”默契,举报线索获取困难。
四、消费需求驱动灰色产业链
部分消费者刻意追求大功率、长续航车型,主动配合商家进行后期改装。改装界定标准模糊,导致执法时难以区分生产端与使用端责任。
治理超标车需建立生产准入动态审查机制,推广车辆唯一识别码系统,同时加强消费者普法教育。公众发现违规销售行为可向12315平台举报,共同维护出行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