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现问题的撰写核心在于客观性、结构化和可操作性,需遵循5C原则(现状、标准、后果、原因、整改措施),同时避免情绪化语言,确保内容符合专业规范且便于管理层决策。
-
精准描述现状
用事实和数据直接说明问题,例如“3个系统变更未审批”而非模糊表述。避免主观词汇,确保非专业人员也能理解。 -
明确依据标准
引用具体政策、法规或内部控制条款作为依据,如“违反公司《IT变更管理规定》第5条”,增强说服力。 -
量化风险后果
分析问题可能引发的实际影响,例如“未审批变更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预估损失达XX万元”,帮助管理层评估优先级。 -
深挖根本原因
避免归咎于个人,聚焦流程缺陷,如“审批流程未设置备选责任人,导致延误”。 -
提出可行建议
整改措施需具体且可落地,例如“建议两周内增设临时审批人,并修订流程文档”。
总结:审计报告的本质是推动改进而非问责,语言需简洁、逻辑清晰,并附风险等级(高/中/低)以辅助决策。定期与业务部门沟通,确保问题描述无歧义且整改方案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