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既概括内容又暗藏意境,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以“望”字统领全篇视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即点明主题与情感基调。优秀的古诗题目往往凝练传神、虚实相生,成为理解诗作的第一把钥匙。
-
高度概括,画龙点睛
杜甫《前出塞》以“出塞”二字点明边塞主题,刘禹锡《蜀先主庙》直接点题,首句“天下英雄气”与题目呼应,形成内容与情感的双重提示。 -
暗藏线索,引导解读
李商隐《咏史》看似泛泛而谈,实则题目已暗示借古讽今的创作意图;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通过“寄”字点明赠诗性质,为后文抒情铺垫。 -
虚实结合,激发想象
“赤壁怀古”虚实交织,既写实景又抒怀古之情;“庐山谣”以“谣”暗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风格,与李白浪漫诗风契合。 -
文化符号,深化内涵
题目中的“香炉峰”“幽州台”等地理意象承载文化记忆,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借古地名抒发时空苍茫之感。
提示: 品读古诗时,不妨先细究题目与正文的关联,往往能发现诗人匠心独运的巧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