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应用文写作可以适当抄材料,但需掌握技巧:关键信息可直接引用,核心观点需提炼归纳,避免全篇照搬,同时结合个人分析延伸。
-
选择性引用关键句:材料中的规范性表述、政策术语或权威结论(如“文化例外”“协调联动”)可直接作为答案要点,但需确保与题目要求高度契合。例如,材料提到“文化产品特殊性”时,可直接用于分析文化保护措施。
-
归纳与逻辑重组:数据型或描述性材料需转化为概括性语言。如农民工子女入学数据需提炼为“信息渠道不畅通”,而非罗列原始数字。通过关联词(如“因此”“然而”)串联材料逻辑,形成条理清晰的论述。
-
同义转换与个性化表达:避免原文照抄,通过改写句式、替换近义词(如“泥潭”替代“困境”)或添加引号强调关键词。例如,将“意识淡薄”转化为“成为发展的‘绊脚石’”,既保留原意又增强表现力。
-
结合实际延伸观点:多数题目要求“联系实际”,需在材料基础上补充现实案例或政策背景。例如,引用材料中的“文化例外”后,可补充当前文化产业保护的新动态,体现深度思考。
抄材料是申论写作的基础,但高分关键在“巧用”——精准摘录、合理转化、深度拓展,最终形成既有材料支撑又有独立见解的优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