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年龄放宽至65岁是适应老龄化社会、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既缓解行业用工短缺,又为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年度体检等安全机制保障服务质量。
近年来,杭州、宁波、深圳等20余个城市已陆续将出租车驾驶员从业年龄上限从60岁延长至65岁,部分城市还同步覆盖网约车司机。这一调整基于三点现实考量:一是人均寿命延长和健康水平提升,许多退休驾驶员仍具备职业能力;二是行业对熟练司机的需求缺口较大,放宽年龄可补充劳动力;三是政策响应《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意见》中“老有所为”的倡导,帮助低龄老年人增加收入。
从实施细节看,各地普遍设置严格的安全门槛。例如宁波要求申请人每年注册一次,提交体检报告且近三年无重大事故记录;张家口市规定需信誉考核AA级以上,并复核犯罪记录和驾驶证记分情况。国际经验也表明,日本、新加坡等老龄化国家70岁以上出租车司机占比显著,我国65岁的限制已相对保守。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调整并非“延迟退休”,而是退休返聘。驾驶员可同时领取养老金和劳动报酬,实现经济保障与职业价值的双重满足。部分平台如“曹操出行”“T3出行”已针对性招募60-65岁司机,提供专项培训以适配行业变化。
这一改革既是应对老龄化的务实之举,也为打破职场年龄歧视提供了示范。未来需持续关注高龄司机的健康管理,平衡行业需求与公共安全,推动形成更包容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