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第四批新高考改革正式落地,涉及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7个省区,全部采用“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赋予学生更大选科自主权。
-
改革核心内容:
- “3+1+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3”),物理或历史中任选1门(“1”),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2”)。总分750分,选考科目通过等级赋分制转换成绩,确保公平性。
- 录取方式革新:实行“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院校”志愿填报模式,如黑龙江、安徽等省设40个平行志愿,贵州则采用“1专业+1院校”的96个志愿组合,大幅提升选择灵活性。
-
学生需关注的关键变化:
- 选科直接影响升学:部分高校专业(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明确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需提前规划学科组合。
- 考试时间调整:选择性考试科目时长缩短至75分钟,与传统高考相比节奏更快,需适应新题型和答题策略。
-
政策意义与挑战:
- 打破文理壁垒: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多元化,但选科博弈可能加剧,部分学生可能因盲目追求高分组合而忽视兴趣。
- 地方配套措施:如广西、贵州合并本科批次,淡化“一本二本”标签,推动高校竞争转向专业特色。
提示:第四批省份考生应密切关注本省考试院发布的选科指南和模拟志愿填报演练,结合自身优势与职业规划科学选科,避免临时调整影响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