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国家扶贫工作已从“治标”转向“治本”,通过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多维度构建长效保障机制。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防返贫动态监测与长效保障
-
动态监测 :运用大数据和入户排查,实时监测脱贫户收入、医疗、教育等风险,发现风险立即启动帮扶。
-
就业帮扶 :扩大帮扶车间规模,开发公益岗位,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
产业提质 :淘汰低效项目,培育特色产业,如广西螺蛳粉产业、陕西柞水木耳全产业链等,实现产业“造血”。
二、教育扶贫持续深化
-
学前教育资助 :公办幼儿园免三年保教费(每年4200元起),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300元/天(全年750元)。
-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通过职业培训、就业帮扶车间(如柳州螺蛳粉车间)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能力。
三、健康扶贫与生态保护
-
健康保障 :建立“防贫保”机制,为脱贫户购买保险,收入骤降时自动赔付;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生态扶贫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生态补偿机制让贫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四、社会帮扶与政策衔接
-
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军队等通过产业合作、志愿服务等方式帮扶。
-
低保与扶贫衔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无缝衔接,防止“保底线”内返贫。
五、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
-
县域经济振兴 :发展“一县一业”“一镇一品”,推广以工代赈、电商、家政服务等新岗位,如浙江安吉民宿集群。
-
联农带农机制 :通过企业入股、订单收购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产业收益。
以上政策通过系统性、长效化措施,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