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它是中国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具有全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的特点。国际语境下“全球高考”也可能指英国A-Level课程、美国SAT/ACT等标准化考试,但本文聚焦中国高考的核心定义。
-
考试性质与定位
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的核心依据,由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命题,覆盖语文、数学、外语及文理综合科目。其成绩直接决定学生进入普通高校的资格,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
历史沿革与改革
自1952年创立至今,高考历经多次变革,如2014年启动的综合改革试点(取消文理分科、科目选考等),以及2015年起逐步取消奥赛等加分项目,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体系。 -
国际对比与差异
不同于英国A-Level的课程选修制或美国SAT的多次考试机会,中国高考采用“一考定终身”模式,考试时间固定为每年6月7-8日,且录取严格按分数排名。 -
社会影响与争议
高考既是寒门学子晋升的关键通道,也因应试压力引发讨论。近年来,政策严禁炒作“状元”或升学率,并加强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考试支持。
提示:高考制度持续优化,建议考生关注本省最新政策,同时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多元升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