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编号是按照国家标准和行政划分规则进行设置的,具有明确的结构和规律。编号通常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省级编码(北京市为“11”),第三、四位代表地级编码(北京市各区统一为“01”),第五、六位则代表具体的区级行政单位。
编号规则与结构
- 省级编码:北京市的省级编码固定为“11”,表明该区域隶属于北京市。
- 地级编码:北京市各区统一使用“01”,表示这些区均属于北京市。
- 区级编码:第五、六位数字则代表各区,例如:
- 东城区:110101
- 西城区:110102
- 朝阳区:110105
- 海淀区:110108
- 丰台区:110106
- 石景山区:110107
- 门头沟区:110109
- 房山区:110111
- 通州区:110112
- 顺义区:110113
- 昌平区:110114
- 大兴区:110115
- 怀柔区:110116
- 平谷区:110117
- 密云区:110118
- 延庆区:110119。
编号的作用
- 行政管理和统计:编号为政府管理和统计提供了统一的标识,便于各部门协调工作。
- 身份证号码:区编号是身份证号码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标识个人户籍所在地,如房山区的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10111”。
- 地址信息:在邮政编码、地图导航等场景中,区编号是定位区域的重要依据。
编号的历史背景
北京市的行政区划编号在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北京城区划分为12个区,经过多次调整,到2015年北京市结束设县历史,形成了16个区的格局。这些调整反映了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需求。
总结
北京各区编号不仅具有统一的规则和结构,还在行政管理、个人身份标识和地址定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了解这些编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北京的行政区划体系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