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绿城事件核心是2014年融创收购绿城股权引发的商业博弈与创始人回归风波,关键矛盾集中在股权交易反悔、管理权争夺及企业价值观冲突,最终以创始人宋卫平重掌控制权落幕。
-
交易背景与突发变局
2014年5月,融创宣布以62.98亿港元收购绿城24%股份,计划年底完成。融创擅长销售,绿城精于产品营造,双方合作被视为行业理想组合。然而10月交易突生变故,宋卫平公开反悔,称需“守住对更多人的信用”,并发布《我的检讨与反省》,要求收回控制权。 -
业绩与决策冲突
交易期间绿城销售业绩飙升,7-10月销售额达308亿元,但宋卫平认为融创过度追求盈利,忽视社会责任与产品品质。例如,融创叫停绿城多个酒店项目,推行去库存策略,与绿城“精致完美”的价值观产生分歧。 -
管理权争夺战
宋卫平单方面罢免融创系总经理田强,任命旧部接任,引发融创团队激烈反抗,双方发布对立声明。最终通过谈判,宋卫平以合理溢价回归,孙宏斌未设苛刻条件,甚至被传“感动落泪”。 -
行业反思与影响
事件被视作“产品主义”与“市场主义”的碰撞,引发对房企价值观与契约精神的讨论。绿城此后引入央企中交集团作为大股东,但2025年再因管理层变动引发新一轮股权博弈。
提示:商业合作需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观,创始人情怀与资本逻辑的冲突仍是企业治理的经典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