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内容通常涵盖以下核心模块,结合多部门规范及实际操作要点整理如下: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
《食品安全法》核心要点
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包括禁止采购、加工、销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食品等。
-
相关配套规定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文件的操作要点。
二、食品采购与验收
-
供应商管理
严格查验供应商资质、食品合格证明,建立供应商档案。
-
食材验收标准
检查食品外观、包装、保质期,索证索票齐全后方可入库。
三、食品储存与保鲜
-
分类存放要求
生熟食品、荤素食品分开存放,冷藏冷冻食品按温度控制。
-
库房管理
库房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检查食品保质期,防止交叉污染。
四、食品加工与操作规范
-
加工前准备
个人卫生(穿戴工作服、口罩等),设备清洁消毒。
-
关键控制点
-
烹饪时确保食物熟透,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
食品添加剂使用需符合国家标准。
-
-
留样与记录
每餐食物留样24小时,建立详细加工记录。
五、餐具消毒与环境卫生
-
餐具清洗流程
采用“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步骤,确保无菌。
-
环境卫生管理
餐桌、地面、炊具每日消毒,库房定期除虫灭害。
六、个人卫生与健康管理
-
日常要求
工作服定期更换,勤洗手消毒,严禁在加工区域吸烟、吐痰。
-
健康监测
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发现患病人员立即停岗治疗。
七、应急处理与风险防控
-
事故应急流程
食物中毒等事故需立即停供、报告、送医,配合调查。
-
风险识别与预防
识别微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八、服务规范与责任意识
-
沟通技巧
妥善处理师生对菜品的疑问,建立信任关系。
-
安全第一理念
树立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学习相关知识,加强监督检查。
以上内容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培训、检查、演练等方式落实,确保师生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