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产融的重组已取得阶段性成功,关键进展包括:与中航信托的重组方案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完成对成飞集团174.39亿元收购(深市注册制最高金额重组项目)、近期拟40.67亿元转让中航西飞等资产优化布局。 但2025年3月起公司主动申请退市,反映其仍需通过战略调整化解业绩压力。
-
核心重组成果
中航产融与中航信托的重组已获官方批准,重组后中航信托成为其控股股东,实现航空产业金融资源的深度整合。2024年完成的成飞集团收购显著提升了航空制造能力,而2025年5月披露的40.67亿元资产转让(中航西飞、中航机载股份)进一步聚焦主业,体现“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目标。 -
重组逻辑与行业影响
重组旨在打破业务壁垒,通过合并中航信托拓展航空信托业务,同时借助成飞集团强化产业链上游布局。这一系列动作推动了军工央企资产证券化,成为国企改革典型案例,对航空产业链协同发展具有示范效应。 -
当前挑战与调整
尽管重组取得进展,但公司2024年预亏0.48亿元,信托业务受房地产行业拖累严重。2025年主动退市至新三板,旨在减少信息披露压力,为风险处置争取空间。近期资产剥离(如转让中航西飞股份)亦为补充流动资金,显示重组后的运营仍需时间验证。
总结来看,中航产融的重组在政策与资本层面已成功落地,但退市决定和业绩压力提示其转型尚未完成。投资者需关注后续资产整合效果及新三板表现,行业观察者可从中窥见国企金融平台改革的复杂性与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