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纪委监委通报了2024年以来全省反腐败工作最新进展,重点查处了能源、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累计处理厅局级干部12人、县处级干部89人,释放出持续高压反腐的强烈信号。此次通报凸显山西以"零容忍"态度深化反腐败斗争,特别在煤炭资源整合、开发区建设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
能源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针对"靠煤吃煤"突出问题,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许可、产能置换等环节开展专项审计,查处了晋能控股集团原副总经理等7名领导干部违规插手煤炭资源审批、收受干股等案件,涉及金额超3亿元。运城市对17家违规获取煤炭配额的民营企业立案调查。 -
金融系统腐败链条被斩断
深挖地方商业银行信贷腐败,太原农商行原董事长通过虚假贸易融资套取信贷资金4.2亿元被"双开",朔州农商行8名支行长在农户小额**中集体受贿案引发系统整改。省纪委监委推动建立银企"阳光放贷"电子监察平台。 -
开发区土地腐败精准打击
聚焦开发区土地低价出让、闲置浪费问题,查处了转型综改示范区3名干部在标准地出让中收受开发商贿赂案件,督促追缴土地出让金9.6亿元。临汾经济开发区清理批而未供土地2300亩。 -
基层"微腐败"治理持续深化
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巡察,严查虚报冒领惠农补贴、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吕梁市某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套取养殖补贴480万元被移送司法,全省清退违规资金1.2亿元,完善村级"三资"监管平台。
山西通过"个案查处+领域治理"组合拳,2024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同比上升23%,**举报量下降17%,表明反腐败正在从"不敢腐"向"不能腐"的制度建设深化。特别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中,建立矿产资源出让、股权交易等6项防腐败长效机制,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纪律保障。当前仍需警惕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政策转换期搞利益输送的新变种,建议群众通过12388平台举报"雅贿""影子股东"等隐蔽腐败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