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需严格遵循规范格式,核心要点包括:准确填写隐患基本信息(单位名称、责任人、等级分类)、详细描述隐患现状及成因、制定具体治理方案并明确时限,同时需按隐患等级逐级上报备案。
-
基础信息填写:记录表需包含填报单位全称、隐患编号、法人单位名称及隐患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隐患等级分为四级(一级为特别重大事故风险,四级为一般事故风险),需根据危害程度勾选对应等级,并注明隐患类型(如火灾、坍塌等20类事故类别)和性质(生产事故或公共设施隐患)。
-
隐患详情描述:需清晰记录隐患形成时间、具体位置、可能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如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例如,“车间设备老化导致漏电风险”需说明设备型号、老化程度及漏电概率,并附现场照片或检测报告以增强可信度。
-
治理方案与时限:制定分步骤整改措施,如“更换设备需资金XX万元,30日内完成”,并标注治理期间应急措施(如临时断电、增设警示牌)。重大隐患需明确验收标准,整改完成后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
上报流程:一级隐患需上报至省级安监部门备案,二级至市级,三级至县级,确保逐级审批。填报时需加盖单位公章,并同步提交电子版至监管平台。
提示:定期更新排查记录,留存整改凭证,避免因信息不全或逾期未报引发法律责任。结合企业实际补充行业特殊要求(如危化品企业需增加泄漏检测项),提升记录表的实用性与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