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并未取消函授教育,而是从2025年秋季起将其名称统一调整为“非脱产”,原有学习形式、学历效力及政策衔接均保持不变。这一改革旨在规范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变化包括名称统一、专业优化、考核强化,不影响已注册学生的权益。
-
改革核心内容
教育部明确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等名称,统一归类为“非脱产”。原有函授、业余的学习形式实质未变,仍以线上线下结合为主,但教学要求更严格,如增加线下面授比例(不低于20%)、推行人脸识别监考等。已注册学生按原政策执行,毕业证书效力不变。 -
调整原因与意义
名称统一解决了以往“函授”“业余”概念模糊的问题,推动继续教育标准化。政策鼓励高校增设人工智能、养老托育等紧缺专业,缩减过剩专业,使教育更贴合社会需求。通过强化考核与教学管理,提升学历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 -
对学习者的实际影响
学员无需区分复杂的学习形式,选择更便捷。新政策下,专业方向更贴近新兴行业,就业竞争力增强。需注意的是,2025年秋季后报考的学员将按“非脱产”注册,但学习灵活性与学历价值不受影响。
未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更注重质量与公平,为在职者提供更规范的提升途径。建议关注目标院校的专业调整动态,及早规划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