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殡葬制度改革最新方案的核心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制度,重点保障遗体接运、火化、生态安葬等基础服务公平可及,同时严控天价收费、推广节地生态葬法,并明确禁止“一刀切”强制火葬或土葬,尊重地方习俗与民族传统。
-
强化公益属性:国家首次将基本殡葬服务纳入民生保障体系,明确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生态安葬等为政府兜底服务,通过减免费用和财政补贴减轻群众负担。例如,多地已取消30%以上的收费项目,部分省份实现基础服务全免费。
-
分类推进安葬改革:政策拒绝“一刀切”,允许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农村保留土葬,少数民族地区可延续传统葬俗。重点整治违规建墓(如耕地豪华墓),推广树葬、海葬等生态葬法,并提供3000-8000元补贴激励。
-
数字化与监管升级:依托“互联网+殡葬”平台实现线上预约、远程告别等服务,全国超90%地区已开通“身后事”联办系统。同步加**星遥感监控公墓用地,严打捆绑消费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
移风易俗与经济减负:通过村规民约简化丧事流程,倡导3天内办结、席面不超300元/桌等标准。公益性公墓普及后,部分地区丧葬成本下降80%,如河南周口通过迁坟复耕补贴实现土地复用与费用双降。
此次改革以“逝有所安”为目标,兼顾土地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需公众关注地方细则,避免误信“全面禁止土葬”等谣言,通过官方渠道合理规划殡葬事宜。